领导针对你,背后的心思,你读懂了吗?
读完这段故事,你会对领导的"厚黑"有一个全新的认知。
并不是说,领导只是好人、人人都点赞,这样的领导就不厚黑了;也不是说,整天板着脸、呲牙咧嘴的领导,厚黑水平就一定很高。
真正厚黑段位高的领导,往往都是笑眯眯的,但是,他们心里在想什么,你永远也猜不到。
《资治通鉴》中有一段故事,读完之后,你会对领导的"厚黑"有更深的体会。
公元前 178 年 10 月,陈平去世。
接下来,汉文帝下诏,让还在长安的列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地。
在长安为官的列侯,也要把太子放回封地。
你想想,汉文帝这么做是为了什么?
怕有人搞事啊,没有了老资格的人震慑,年轻的皇帝心里没底呀!
紧接着,11 月,汉文帝又把周勃召回来,让他继续担任丞相。
为什么周勃被免职后又被召回?
大致的意思就是,想用周勃来压服这帮勋贵,让他们乖乖听话,滚回封地。
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?
一年之后,公元前 177 年 11 月,汉文帝再次下诏:之前让列侯回封地,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,再给你们宽限一段时间。
接下来,汉文帝对丞相说:"你是朕所看重的重臣,请你为大家做个表率,也回到自己的封地吧。"
接着到了 12 月,周勃辞职,汉文帝批准他回封地,任命太尉灌婴为新的丞相。
周勃当了一年丞相后,又乖乖地离开了,简直就像汉文帝手中的一块抹桌布,用完就随手放到一边。
接着,到了公元前 176 年 12 月,丞相颖阴侯灌婴去世,御史大夫张苍被任命为新的丞相。
汉文帝本想提拔季布接替张苍担任御史大夫,但是,遭到了不明人士的反对。
后来,又想提拔贾谊进入公卿之列,同样也被相关人员反对了。
这两类人基本上都是勋贵集团的,目的很明确,三公的位置,都是勋贵担任,季布算哪棵葱,贾谊这个毛头孩子,还想升到公卿的位子,凭什么?
呵呵,皇帝也作不了主,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岗位上。汉文帝也只能忍下这口气!
接下来,发生了一件大事:有人上书,状告绛侯周勃有谋反之意。
于是,周勃被抓了起来,直接关进了大牢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原来,周勃被汉文帝打发回到自己的封地后,每当河东郡守、河东郡尉巡视各县来到绛县时,周勃总是担心他们是来捉自己的,于是常常让家人披上铠甲、手持兵器,亲自出面接见河东郡守和郡尉。
你想想,如果心里没鬼,别人来家里拜访,怎么会穿上盔甲、拿着刀剑?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?
所以,最终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有谋反意图,周勃就这样被抓了起来。
读到这里,我突然想到,虽然《资治通鉴》中没有明确写出河东郡守和郡尉的名字,但是,会不会就是季布带着郡尉一起去拜访周勃呢?这个是极有可能的事。
季布刚刚被阻挠进一步的晋升,转头就来这么一手,手段确实够狠。
甚至,这有可能是汉文帝在召见季布时,对他有所授意,或者季布得到了什么暗示,所以才有了后面周勃被告发谋反的事情。
当然,这只是我的推测。如果是这样,那么,汉文帝召见季布的目的,实在是让人陷入沉思!
我们接着说回周勃,他被打入大牢之后,汉文帝命令廷尉对周勃进行严格审讯。
面对审问,周勃惊恐万分,不知所措。
监狱中的小吏可不管他曾经是列侯还是丞相,对周勃毫不客气,该抽鞭子就抽鞭子,该坐老虎凳坐老虎凳。
周勃忍受不住酷刑,只好拿出千金贿赂小吏。
小吏这才做回好人,提示周勃让公主为他作证。
周勃恍然大悟。
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,也是周勃儿子周胜的老婆,有这层关系,怎么也能证明自己不会谋反。
薄太后也认为周勃不可能谋反。
当汉文帝下朝拜见太后时,太后拿着枕头砸向汉文帝,说道:周勃当初掌控北军,诛灭吕氏,把皇帝的玉玺符节交给你,那时不谋反,如今在一个小县城里反倒要造反了?
汉文帝支支吾吾说不出话。
看到监狱小吏送来的状词,觉得周勃应该没有谋反,于是对薄太后说:监狱的小吏已经证明了他没有谋反,很快就会放他出来。
随即派出使者,持皇帝的符节,去赦免周勃,并恢复他的封邑。
周勃走出监狱,几天的牢狱生活让他感受到人间至恶,重获自由后,他恍若重生。
周勃呼吸着监狱外香甜的空气,长舒了一口气,这才开口说道:"我曾经是带领百万大军的将军,如今才明白,监狱里的小吏也很尊贵。"
小人物只要手里有点权力,只要懂得充分利用,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所以说,你无法想象小人物作恶的下限到底在哪里。
人在屋檐下,要懂得低头。越是小人物,越要小心谨慎。
跟小人物和谐相处、与人为善,你就不容易招惹他们。
否则,一旦你得罪了小人物,将来有一天落到他们手里,他们会让你明白"花儿为什么这样红"——那是一些蠢人用鲜血和泪水染红的。
这就是周勃的遭遇。
周勃为什么会经历这一劫呢?
其实,像萧何、韩信、周勃这样的功臣,很多人都曾走过这趟监狱之路。
萧何走过,韩信走过,周勃也来了一趟。
为什么会这样?
你仔细想想,这其实都是职场博弈、权力斗争中的谋略和智慧。
一,功高盖主,让人不安。
周勃诛灭吕氏,迎立汉文帝,对汉文帝有拥立之大功。
可功劳太大,反而让人不知该如何奖赏他。
汉文帝对周勃既敬重又忌惮,生怕哪天周勃振臂一呼,把自己从皇位上赶下来,所以时不时就敲打敲打他。
而且,周勃两次出任丞相,帮助汉文帝稳住了局势,这也说明了他的影响力。
正因为如此,汉文帝不得不对他心存猜忌,也不得不小心应对。
二,领导打压,下属排挤,绝对是有原因的。
有时候,同事排挤你,领导打压你,并不一定是领导直接想对付你。
可能只是同事看出领导对你不顺眼,为了巴结领导、讨好上级,便主动针对你,让你难受。
比如,周勃在家乡封地待着,表面上没出什么事,但是,河东郡的郡守和郡尉每次到绛县,总要去拜访周勃。
这其中有没有汉文帝的授意?我们不得而知。
但是,河东郡守和郡尉是不是故意这样做,是不是有意不断试探、针对周勃,也很难说,或许他们心里确实有这样的想法。
所以说,领导只要一个眼神、一个微妙的表情,就很可能让同事主动来针对你,巴结领导、讨好上级,让你在职场中寸步难行。职场斗争就是这么残酷。
三,顺势而为,搞掉威胁。
汉文帝也许是想顺势而为,敲打周勃,甚至想要置他于死地,这或许也是汉文帝的真实想法。
至于周勃到底有没有罪、有没有谋反,其实并不重要。
汉文帝只是让廷尉"好好审一审"周勃,既不能冤枉一个好人,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。
领导让你"好好办",到底是认真办,还是极度认真地办,还是差不多就行了,这里面并没有明确的标准,唯一的标准就是一定要让领导满意。
而廷尉听懂了皇帝的心思,只能选择极度认真地办,把案子办成大案、死案、铁案,最终把周勃弄死在监狱里。
因此,小吏被授意狠狠地"教训"周勃,这或许也在情理之中。
幸亏薄太后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知恩的,有一些人情味,替周勃说了好话,周勃这才逃出生天,逃过一劫。
劫后逢生的周勃,终于明白,要夹着尾巴做人,千万不要过度招摇。
很明显,面对河东郡守和郡尉的拜访,周勃反应过度。
同时,这也是汉文帝对周勃的一次借势敲打。
而周勃经过这件事之后,回到封地更是老老实实的。过了几年之后,这才安然离世,可以说,也算是得以善终。
跟萧何一样,临死之前,临老了,走了一趟监狱,过了几天的监狱生活。
这就是功劳太大,遭到了领导的猜忌,没有办法的事。
有时候,也不一定是领导多想对付你,领导哪怕只是猜忌你,只要有同事针对你,领导往往也会顺水推舟敲打你一下。
你看,领导知道你功劳大,就算明白你是无辜的,被冤枉的,但是也会借势敲打你。
领导的心思有多复杂?
厚黑的领导,绝对让你不得不心生敬畏。
领导要是厚黑起来,真的很可怕。
你觉得是这样吗?
观看更多《资治通鉴》解读内容,欢迎订阅我的专栏,为你解读《资治通鉴》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。(点账号头像,进入主页可见)
煮酒论英雄,读史通谋略。
关注我,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。
李子霄 ,《资治通鉴》实践导师,畅销书作者,自媒体专栏作家。长期解读《资治通鉴》,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。
著有图书《门道: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》。
线上专栏《资治通鉴: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》《制胜谋略: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》《刘邦的启示》等。
配资上市公司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